正在阅读:深化“走转改”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光明日报召开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动态 > 正文

深化“走转改”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光明日报召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2-06-29 03:22

发扬“走转改”精神 推进“走转改”实践

深化“走转改”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光明日报召开

    光明日报北京6月28日电(记者马兴宇、周华)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深化‘走转改’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今天在光明日报举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全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和水利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刘雅鸣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君超等专家参加研讨,分别就“走转改”精神、“走转改”的现实意义及新闻业务创新、“走转改”对新闻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启示、“走转改”长效机制等论题阐述了理论认识。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方正辉主持会议,7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何东平介绍了光明日报“走转改”情况。到目前为止,光明日报仅在“走转改”栏目下就刊发各类报道900多篇,新闻图片300多幅,在头版头条刊发“走转改”内容稿件30多篇,光明日报、光明网和附属报刊全面动员、全程参与,呈现出“走转改”精神渗透到新闻报道各领域、“走转改”效果体现在新闻采编全过程的局面。光明日报的“走转改”实践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一是以“走转改”精神大力发现、倾情宣传重大典型、平民英雄和时代楷模;二是以“走转改”思路做深、做实、做细、做活主题宣传活动;三是以“走转改”眼光引领各领域新闻报道向深度广度拓展,让“走转改”精神渗透到新闻报道的全领域;四是大力加强“走转改”理论的研讨和宣传,为“走转改”活动提供坚实及时的理论支持。

    李慎明在发言中指出,在理论界开展“走转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需要,是坚持党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性质、站稳人民立场、履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的需要,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翟惠生指出,光明日报的“走转改”扎扎实实,颇具特色,亮点频出,广受好评。新闻界今年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就要求新闻报道一定要与政治契合、与科学契合、与文化契合。光明日报的这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希望能够拿出成果启迪今后的实践。

    尹韵公认为,“走转改”10个月的丰富实践,锤炼成为理性阶段的“走转改”精神。发扬“走转改”精神,就是要带着问题走访基层、观察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走转改”精神的问世,有力地证明新闻传媒界对自身行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更高层次,对自身工作能力有了更充分的自信。

    程曼丽提出,要实现“走转改”的常态化,首先要进行理论建设,其次要把它转变成一种制度性安排,最后要把自上而下的推进与自下而上的自主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倪宁认为,“走转改”对新闻教育和新闻人才培养的启示有三:一要引导新闻专业的学生重视实地调查和对一手原始资料的把握;二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三要注重对学生的新闻从业基本准则的教育。王君超建议,进一步利用“走转改”进行新闻产品创新,要通过实质性改版,推动主流媒体新闻业务变革;通过开辟特色专栏、专版,推动“贴近性”新闻文体的变革;鼓励评论工作者深入基层,使每篇评论都能“击中社会上绷得最紧的那根弦”;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实践中真切把握新闻传播规律。

    水利部党组成员刘雅鸣和陕西省科技培训中心主任王生海代表被采访系统,高度评价了光明日报“走转改”小分队的采访活动,期待新闻界的“走转改”行动取得更大成效。光明日报驻湖南、河北、海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耿建扩、魏月蘅和光明网记者张璋介绍了他们“走转改”的难忘经历和深切感悟。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