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北京7月24日电(记者杜羽)由光明日报社和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活动日前截稿,共收到海内外华人投稿1496篇。征文作品或畅谈阅读中华古籍的心得体会,或讲述整理、保护中华古籍的感人故事,体现出当代中华儿女对中华古籍及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浓浓深情。
参与征文活动的读者,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古籍研究者、整理者,也有工人、农民、军人、公务员、学生等普通读者,年龄最长的90岁,最小的才8岁。
“读书问字垂髫初,四部汪洋道不殊。风雨同舟七十载,是非恩怨有还无?”73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杨成凯在《我与中华古籍四咏》中,通过4首绝句记述了自己60多年来读书、藏书、校书、刊书的人生历程。来自黑龙江的90岁老人萧士恕,在文章中动情地回忆起抗战期间研读古籍的往事,“一边读书,一边思念着祖母、母亲,悬念着劳工营里的哥哥和在关内打鬼子的叔叔,常涕泪横流,愈痛愈奋,一背70余篇”。
大学生村官兰侠大学时就与古籍结缘,现在又开始搜集、整理当地乡贤诗文,立志“与古籍为友,做一名家乡历史文化的收藏者、守望者”。马来西亚华人贝汇全在来稿中阐释了他对《五柳先生传》的独特理解,“从《五柳先生传》一文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苦闷彷徨、自怨自艾的陶渊明,而是一个穿越了千年时光仍然对我们微笑,坦然生活的陶渊明,默默地召唤我们卸下心灵的负担,走入那素珍淳朴、和谐美好的五柳之地。”
此次征文活动的部分优秀作品已陆续在光明日报刊发。活动主办方将于近日组织专家学者对全部征文进行遴选,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组织奖,颁奖活动预计在今年10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