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在首届媒体融合大会上的演讲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领导活动 > 正文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在首届媒体融合大会上的演讲

来源:光明网2015-08-19 13:21

  抓住机遇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

  ——在首届媒体融合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2015年8月19日上午)

  光明日报总编辑 何东平

  当我们在信息传播的“光与电”“数与网”中,越来越游刃有余时,恍如一夜间,“芯与屏”已深度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认知、判断。就在此刻,关于这个会场的各种信息已在万里之遥被点击、分享和谈论。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不管是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者、管理者,新媒体技术的开发者、运营商,还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感受到了新媒体挟风带雨席卷而来的强大势能,以及由此产生的无限广阔的变革空间。

  人民日报社、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主办的这次大会,是对媒体融合发展一年来成果的梳理,是以媒体融合为焦点的不同行业间的智慧碰撞,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拓宽思路,找准路径,建设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意义重大。

  现在,我结合光明日报媒体融合的实践,与大家分享我们的观点和做法。

  一、深入、辩证地思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新媒体的传播广度、力度毋庸置疑。就在一周前的8月12日,腾讯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其海外版的月活跃用户已突破6亿。多么惊人的数字!就连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的我们,大多时间也是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来获取和分享信息。应该说,这种媒体的变革、业态的调整是划时代的,正深刻地改变着传媒业格局。与此同时,我也想讲两个事例。一是我们通过对本报读者群的调查发现,知识水平较高的读者和中老年读者,仍保留着纸质阅读习惯。有意思的是,相当一部分人,更习惯于从报纸而不是微博、微信上了解新媒体发展动向和网络信息。二是光明日报发行数量,近5年连续保持每年10万份的增长,今年发行量81万份,受众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持续提升。

  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彼长、零和博弈?还是此长彼长、合作双赢?

  我们认为,纸质媒体因其专业、权威、深度和可回顾性,不仅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没有理由放弃纸质媒体。也必须看到,新媒体、新传播技术提供了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为越来越多的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所喜爱。纸质媒体的受众也有越来越强烈的互动交流需求,这是传统方式无法提供的。

  从这个角度讲,纸质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将使受众在获取新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动态平衡。融合后的纸质媒体将成为网上海量信息的导航仪,为受众提供最重要、最精华、最可信的阅读指引,并为新媒体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内容产品。纸质媒体也将利用新媒体互动便捷、阅读灵活、传播快速等优势借船、造船出海,获得更大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在中宣部指导下,光明日报参与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的积极尝试。在讲坛举办之前,我们在光明日报刊登演讲消息和演讲人背景故事。演讲过程中,光明网进行直播,场外观众通过光明日报官方微信和论坛进行提问,参与互动。演讲后,报纸上刊登演讲精华,供读者深入阅读,读者还可通过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进入光明网页面,获得鲜活的临场感受。经统计,每场活动都会有300余万网友观看直播,20余万网友通过微信、论坛参与互动,极大地增强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引导力。

  数字印证媒体融合方向的正确性。我们相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完全有可能此长彼长、合作双赢,共同为受众提供完整的精彩的新闻信息服务。只要坚定信念、深入拓展、持续发力,媒体融合就将产生难以想象的爆发力,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从业体验。

  二、通过观念转变和流程再造,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水乳交融。我们借鉴学者和媒体从业者的观点,在实践中引入“融媒体”概念。我们用一个“融”字,表明报社的态度和要求——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是单兵作战、不是生硬嫁接、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策应、浑然天成。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涉及理念、流程、产品、队伍、渠道、市场的全方位融合。但是,转型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下定决心,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尽快让光明日报成长为有着高融合度,真正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2014年10月,我们成立融媒体中心。以中心为依托,逐步建立包括报纸、网站、移动互联网产品、社交媒体平台、楼宇信息屏在内的多载体、多层次的传播报道体系。在重大报道战役中,我们尝试实现网站滚动播报、社交媒体同步直播、视频节目跟踪解读、纸质媒体纵深报道的立体化报道。当年举行的乌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一次实战演练。我们改变了传统那种以报纸版面为主导的采编方式,设计了24小时全天候生产融媒体产品的采编流程。前方把采集到的信息第一时间发回,后方编辑及时联系前方指导其对相关内容进行加工,网站、微博等新媒体编辑将其编辑制作成适合该平台发布的内容,报纸版面编辑晚上再根据需要选用适合特刊刊发的内容。所以,我们看到了线上线下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完全不同的融媒体新闻作品。

  与融媒体中心同时成立的,还有融媒体版,每周推出一期,反映各新闻单位在媒体融合中的最新做法和典型经验,为推动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提供参照。我们组成媒体融合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各媒体在融合发展中的理念、做法、难点和未来趋势进行调研。今年6月起,融媒体版连续以整版篇幅推出“媒体融合发展系列调研报告”。

  三、以受众为本,增强用户体验。“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王,这已是业界共识。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验是流畅的、明快的、愉悦的,还是滞涩的、沉闷的、无趣的,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败。传统媒体涉足“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尤其要注意适应移动化传播需要,在语言风格、推动速度、视觉呈现、互动分享等方面带给用户良好的体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设计的卡通人物“小明”,出现在报纸的重要栏目和新媒体产品中,带领用户一起读图解、看视频、听解读。“小明”的名字取自“光明日报”的“明”,虚拟身份是“参加工作两三年的青年知识分子,热情乐观,关心祖国的兴盛和社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我们还为“小明”配上语言及动态效果。9月份,“小明”还将带领用户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现场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在两会期间推出的《炫融特刊》,因其流畅的交互式体验和适合转发的特性,在微信朋友圈形成“刷屏式”传播效应,单期内容转发量在百万次左右。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阅读呈现碎片化。在最短的时间里为用户找到他们最想阅读的内容,是提升产品使用体验的重要途径。光明都市传媒采用全新组网技术,通过后台可以远程精确控制每一块屏幕的播放内容,在此基础上推出全新的广告方式“广告零售”,广告主可选择的最小投放单元可以小到一面屏,投放门槛可以低到一面屏一天一块钱,将有效扩展潜在客户群。

  总之,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创新,还要不断更新观念。我们一直强调,不要问融媒体能做什么,而要问融媒体暂时不能做什么,努力去做。媒体融合,前路光明!

  谢谢大家!

[ 责编:祁伟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