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百场讲坛”走进云南蒙自 宣讲民法典与核心价值观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动态 > 正文

“百场讲坛”走进云南蒙自 宣讲民法典与核心价值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7-06-27 08:44

  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云南蒙自

宣讲民法典与核心价值观

  新华社昆明6月26日电(记者白靖利)“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五十四场活动26日在云南蒙自举行,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程啸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的讲座,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互动。

“百场讲坛”走进云南蒙自 宣讲民法典与核心价值观

程啸在百场讲坛宣讲。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编纂民法典能够确认和保障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更好地保护广大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程啸从三个方面出发,指出编纂民法典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广大人民生活更加美满幸福的需要。

  “没有权益的保障,就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程啸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都提出了需要立法解决的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编纂民法典加以解决。而编纂民法典,就是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事权益,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程啸认为,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编纂民法典,正是为了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编纂民法典,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民法典当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通过充实、完善我国民事法律规范,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最终将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在微博的阅读量已经超过3300万,本场讲坛的阅读量超过26万。

  ■现场反响

  “我们都应学习民法典、了解核心价值观”

  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 张勇

  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现场,蒙自市公安局法制大队女民警米佳起身提问:“民法典的编纂会对我们现行的刑事行政法律法规产生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听了程啸现场解答后,她觉得自己心中的疑惑解决了。她告诉记者:“我们在公安执法中经常遇到民事问题,许多老百姓也经常因为民事纠纷前来报案,但往往因为缺少法律明确规定而难以处理。我感到不论是我们执法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应该学习民法典、了解核心价值观。”

  活动举办过程中,许多网友通过微信墙踊跃提问。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本次讲坛主持人陆先高从中挑了两个问题请程啸解答。“民法典主要由哪些‘大神’编纂的,基层意见能对民法典起到作用吗?”“民法典的内容囊括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您觉得它的作用怎样才能够更好地传递给大家?”

  程啸当场回答网友:“首先民法典的制定是本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公开立法的方式。现在很多立法按照国家规定都要公开向全民征求意见,这些意见经过汇总整理,核心内容被吸收到法律当中,整个立法过程全民都是可以参与的。民法典在制定好以后,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宣传贯彻,一方面司法者、执法者要严格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办事,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学习了解,通过普法使我们知道民法典不仅是裁判规范,也是行为规范。”

  ■专家观点

  程啸:民法典编纂要充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光明网记者 周明艳整理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生了许多需要立法解决的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编纂民法典加以解决。编纂民法典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广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的需要。通过民法典的编纂,可以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确认改革成果,推动改革进程,引领改革发展;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科学合理、富有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的民事法律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事权益,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是最高形式的成文法,它调整的是平等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规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要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法典,最关键最核心之处在于要充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编纂民法典应当有助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编纂民法典应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民法典当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通过充实、完善我国民事法律规范,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最终将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编纂民法典应当有助于在我国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的应当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因此,编纂民法典时应当始终坚持将自愿、平等、公平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并通过民法典的具体规则与法律制度,有力地加以贯彻落实并保障它们的实现。

  第三,民法典应当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价值准则。在编纂民法典时,应当将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作为基本的原则,努力把基本的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从而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具有爱国的高尚情操,敬业的职业准则,诚信的道德品质与友善的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必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彻到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家点评

  蒋颖荣(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云南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民法典编纂需要道德资源的支撑

  光明网记者周明艳整理

  程啸教授结合民法典的编纂,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诸多生动和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透过民法认识、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窗口。

  第一,民法的立法精神和司法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一部好的民法典,一部能够得到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的民法典,一定是充分贯彻了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和公序良俗等道德原则的法律体系。民法是调整民事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处理好民事法律关系,是从法律的视角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因此,了解和关注民法典的编纂,不仅可以知晓并维护公民的民事权利,也是公民履行与权利相对的法律和道德义务的需要。

  第二,良法是国家善治的前提。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公民对国家法律制度合理性的认同是关键。民法典的编纂以及对现有民法的修订,都需要道德资源的支撑。在我国建立现代法律制度、走向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我国传统礼制文化,赋予法律以道德性的文化基因,将道德文化更好地体现在立法理念、司法程序之中,从而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活动背景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意味着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已经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近年来,云南省蒙自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更多市民认知、认同并践行,因此,此次百场讲坛走进云南蒙自,宣讲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民法典的编纂。

  蒙自市是毗邻中越边境、底蕴厚重的滇南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举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正是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百场讲坛”走进云南蒙自 宣讲民法典与核心价值观

直播页面二维码 第54场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7日 06版)

[ 责编:朱鹏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