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刘伟副总编辑出席“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学术年会”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领导活动 > 正文

刘伟副总编辑出席“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学术年会”

来源:铜仁学院宣传部2017-07-10 18:17

  为了更好地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7月7日,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铜仁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在铜仁学院图书馆开幕。来自光明日报社、中国扶贫网等媒体,北京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近150名专家学者汇聚铜仁,围绕“生态•铜仁•绿色”的论坛主题,共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路径。开幕式由铜仁学院校长侯长林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四位专家学者围绕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作了主题报告。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介绍了《光明日报》以生态文明为主题所设置的栏目、版面,刊发的理论文章和头条稿件,畅谈了他对生态文明报道的四点看法。他认为,媒体在生态文明报道中肩负着传播生态保护理念,引导民众保护生态的责任。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球共通性,媒体的报道应当有全球视野。在进行正面宣传的同时,媒体也要加强舆论监督,对生态破坏产生的危机、对执法过程的不作为要敢于发声,利用舆论监督促使改进。身处信息时代,媒体要运用全媒体手段,改进传播形式,针对不同受众,分层次、分类别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传播与知识普及,使生态文明建设入耳、入脑、入心,讲好中国故事,走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铜仁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梁成艾教授将苔茶文化与教育生态作对比,审视了苔茶文化中的教育生态观。他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劳动者的培养,离不开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苔茶文化中的“道德观”是德育生态交替优化的导向标,苔茶文化中的“知识观”是智育生态交替优化的孵化器,苔茶文化中的“运动观”是体育生态交替优化的促进器,苔茶文化中的“冶情观”是美育生态交替优化的动力源,苔茶文化中的“技能观”是劳育生态交替优化的助推器。苔茶文化中的教育生态观不仅注重教育目的整体关联性,更关注教育目的动态持续性,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最终在一个多维镶嵌性的生态环境和耗散非线性的生态结构中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

  贵州民族大学梅军教授从苗族古经关于“天”的思考,苗族古经关于“人类起源”的追问,苗族古经关于“天人关系”的认知,苗族古经中“天人观”的生态伦理价值四个方面论述了苗族古经中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价值。他认为,“天人观”是苗族古经所具有的重要内涵之一,在天人关系上表现为天人同源、天人相依、天人共尊、天人一体等思想。这种把天地人看成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观”的主旨是基本一致的。探讨苗族古经中的“天人观”,不仅可以深入地理解苗族思想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在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激发人们的生态道德责任感,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等方面提供思想资源与借鉴。

  铜仁学院宣传部部长叶丹副教授从什么是新型大学、大学质量文化概念的提出、新型大学质量文化生态重构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型大学质量文化生态构建。他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类型定位和内涵发展应该是“新型大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被赋予了新的现实使命,即厚植大学坚守与大学转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基因。他表示,高等教育质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高等教育质量就是针对性,就是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就是符合目标。新型大学的价值观是从质量保障走向质量文化,继而克服单纯的技术性与程序异化,回归高等教育的人文本性。他提出,新型大学的核心理念应当是大学质量文化生态重构并介绍了铜仁学院的实践模式:教学服务型大学质量文化生态。

  主题报告后,与会专家分为三个讨论组,围绕“村寨保护与绿色家园”“地方知识与生态教育”“绿色文化与发展理念”三个主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在思想的碰撞中绽放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火花。

  分组讨论后,本次论坛正式闭幕,闭幕式由铜仁学院副校长王嘉福教授主持。铜仁学院国学院党总支书记梁正海教授作学术总结。他说,本次论坛主题突出、意义重大,讨论务实、紧凑高效,共收到论文30余篇,进行了绿色文化研究,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智慧。

[ 责编:祁伟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