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与中国智库共赴“光明之约”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动态 > 正文

与中国智库共赴“光明之约”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7-12-19 09:23

  一块版面,缩影一片风景

  ——光明日报《智库》版与中国智库共同走过的这三年

  创刊以来,光明日报《智库》版面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需求,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服务大局,展示了一大批高端智库风采和尖端研究成果,有效推动了思想舆论与决策实践的同频共振。

与中国智库共赴“光明之约”

与中国智库共赴“光明之约”

与中国智库共赴“光明之约”

与中国智库共赴“光明之约”

与中国智库共赴“光明之约”

  ●内容统计

  三年间,光明日报《智库》版共推出154期,刊发各类文章601篇,内容可分为学理探索、会议跟踪、成果推荐、专家访谈、大事记和其他6类。

  其中,“学理探索”占比最高,约40%。主要包括“智库自身建设研究”和“智库专家咨政建言”两大类;“会议跟踪”占比约30%;“成果推荐”占比约14%;“专家访谈”占比约9%;“大事记”占比约4%;“其他”占比约3%,包括智库成立资讯、智库名片等。

  ●核心议题

  1.智库自身建设研究类

  共刊发“智库自身建设研究”类文章125篇,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谋智库发展之“道”:智库定位与特色发展

  内容集中于考察智库历史缘起、厘清智库发展规律、确立智库建设理念、规范智库研究路线等方面。立足中国智库建设现状,从人才建设、创新机制、政府职能、技术方法、话语体系等方面建言献策。

  (2)借智库他山之“石”:智库经验借鉴

  通过深度调研或文献分析,系统介绍海外知名智库的基本情况和成长经历;通过考察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智库的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路径、知识服务,从独立性、客观性、系统性等视角考量和对比国内外智库建设的环境与特色差异,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提出可行建议。

  (3)量智库能力之“翼”:智库影响力评价

  内容主要包括智库评价体系发展现状、智库评价体系功能和意义、智库评价方法及其实证研究等。专家们建议建立差别化的智库评价体系,以体现出智库在不同领域的决策影响力,促进各界人士对智库行业的认知判断,推动中国新型智库的行业自觉与生态系统形成。

  2.智库专家咨政建言类

  此类文章共126篇,主要集中于6个方面:

  (1)聚焦“一带一路”倡议

  从全球视角看“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丰富“一带一路”理论内涵

  指导“一带一路”建设具体实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元化合作共享机制

  (2)献策全球治理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

  以金砖精神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3)诠释中国经济新常态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

  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划方案

  加强基础前沿和战略科技领域布局

  “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产业变革的新动能

  (4)对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文外交的推进策略

  外交环境经营策略

  培养国别研究人才

  对中俄关系、南海问题等外交时事提出建议

  (5)紧扣社会治理与民生建设

  社会治理创新的关注点和突破点

  利用大数据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有效改善公共服务

  完善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格局

  (6)点亮文化自信之灯

  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策略方案

  通过融合与创新来诠释和传播传统优秀文化

  创新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方式

  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调研

  提升汉语国际传播能力

  ●总结展望

  三年来,光明日报《智库》版呈现了形式多样的“智库版图”——既关注学者的“江山指点”与建议良策,又关注智库建设的新动态、新趋向;既重视对历史文化的考察、解析与反思,又重视对前沿热点重点问题的探讨、解读与引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未来,《智库》版将更多关注面向顶层决策的战略性、政策性和思想性问题,积极拓展传播渠道,营造开放共享环境,搭建智库资源整合平台,积极为新时代贡献智慧力量。

  (节选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孙建军教授团队研究报告。作者:孙建军 李阳 肖璐裴雷;课题组成员朱钰涵、王潇雪、陈晓威参与数据采集和议题讨论)

与中国智库共赴“光明之约”

“光明智库”电子期刊APP二维码

与中国智库共赴“光明之约”

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智库》版微信公众号

[ 责编:祁伟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