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岁月如歌,它不但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日前,由光明日报社、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承办的山东社科论坛——改革开放40周年与山东发展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复旦大学等8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40余名专家,围绕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今天我们刊登论坛部分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图片由齐鲁工业大学提供
【会场直击】
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40周年与山东发展研讨会观点述要
山东社科论坛——改革开放40周年与山东发展研讨会现场 图片由齐鲁工业大学提供
回溯光辉历程: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翻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认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主要表现为:中国从贫穷国家的位置上站起来,成为富起来的并走向强起来的经济大国;从影响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从低起步的追赶,到现在形成部分领域并跑、部分领域跟跑、部分领域领跑的产业格局;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大国,从技术模仿为主转变为自主创新为主;从产品经济转变为繁荣的商品经济。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与会专家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燕芳敏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并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它围绕着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探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它既是一个整体性的理论,又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认为,改革开放40年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宏大独特的实践创新,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深厚滋养。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日益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既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方方面面,又体现在指导改革开放发展的思想领域、理论层面。当然,改革开放也可以小见大,有些学者就从山东省的角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文化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认为山东文化的一大优势是典型引领,注重发挥道德典型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齐鲁工业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张芃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地方立法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基本完备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实现了地方性事务治理有法可依,充分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促进了社会发展。
总结历史经验: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者们对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日照市委党校李宏教授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取得了伟大成就,关键有五个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基本路线得以贯彻落实;二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四是着眼长远,纵览全局,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五是改革评价标准趋于多元化。
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专家学者们对不同领域的改革开放进行了经验总结。德州市委党校李荣梅副教授就党的政治建设问题总结了几条基本经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坚持人民立场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山东省委党校韩振普副教授认为,经济建设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根据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等。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邱从强认为,山东改革开放主要有四条经验:改革创新是不竭动力;分类指导是根本方针;海洋强省是成功之路;绿色发展是基本遵循。
回答时代之问: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与会学者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如何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个重要议题上。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周敏凯教授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既要清醒面对“四风问题”的现实危险,又要树立夺取压倒性胜利的政治自信;既要全面从严治理,又要突出重点治理;既要发挥制度建设的根本性作用,又要增强思想建党力度;要协调“国法”与“党规”关系,实现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要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从严执纪。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识到,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提出的新目标要求,进一步谋篇布局,奋力谱写新时代山东改革开放新篇章。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周升起教授提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探索建立适应开放型经济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聚焦国家重大开放发展战略,最大化分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政策红利;要找准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短板”进行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要着力通过制度创新和发挥本土市场规模优势。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党校讲师孔涵提出,推进山东金融强省建设,必须科学规划金融发展布局,鼓励资源区域流动;强化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行业监管质量效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推进法律体系建设。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伟提出,进一步加强山东生态文明建设,要做到完善政绩考核方式,引导各地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做好制度的健全、细化、创新和落实;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体系,发挥补偿机制的重要作用;强化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将深刻总结40年改革开放光辉历程的宝贵经验,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为持续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高校实践】
继往开来促创新 跑出高教“加速度”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 王英龙
厚积而又蓬勃。1978年,沐浴改革开放春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启普通本科教育新征程。40年改革开放的厚植根基,坚守“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校训,成为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建校70年来,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之本,培养的15万名优秀毕业生中有30余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科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核心理念自我鞭策,并凭借重大科研项目成果、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重大科研平台构建、重大科技奖励获取、重大科技合作体系、重大成果转化链条六大优势,跻身全国地方科研院所前茅,成为支撑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科技力量。近5年,学校(科学院)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08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1项;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1787篇。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中心图片由齐鲁工业大学提供
笃定而又开放。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之本,把科技创新作为强校之路,齐鲁工业大学始终坚守教学、科研两大阵地,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在轻工、材料、海洋等领域形成了“工大特色”。始终坚持平台和人才两翼齐飞,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13个,生产学研合作平台、基地、联盟等40余个;拥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3200余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外专家近40人,持续实施“齐鲁科教英才工程”。建成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与伦敦大学、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等国际顶尖机构开展合作交流,拥有省级以上国际科技教育合作平台35个,并建有国际研究生院,加快打造开放新高地。
踏实而又憧憬。齐鲁工业大学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新优势,重新构建20个学院、3个科教融合试点学院,实施“德智双学分”育人模式,设立“齐鲁英才学堂”,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模式,用实际行动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迈进。
从“新起点”开跑,让“新速度”叠加,齐鲁工业大学将加强锐意改革、砥砺进取,为高等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全部力量。
【专家观点】
改革开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
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的基本经验有五个方面:
从满足多数人的迫切需要出发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始的,解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迫切需要。因此,中国的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从充分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来推进改革开放。主要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推进农村改革;调动城市职工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推进城市改革;调动华侨和外商的积极性,推进对外开放。
从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规则和策略来推进改革开放。通过采取渐进改革、增量改革、边际改革、双轨改革等策略推进改革开放,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增加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过程中协调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不断增加的过程,二者相互协调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是渐进的,这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增长总体是相适应的,所以,改革开放的推进比较顺利。
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同步推进改革开放。
推进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从发展目标来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高效率的发展,如果效率不高就不可能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兼顾公平的发展,如果贫富差距拉大且社会不公平,同样不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还应是人本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主体结构来看。高素质企业比重高,意味着高质量发展,因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高附加值产业比重高,或者说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高,代表着高质量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如城市、园区等)比重高,意味着高质量发展。
从动力支撑来看。主要依靠改革开放推动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因为通过改革开放可以提高效率;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因为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效率;主要依靠高品质基础设施支撑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因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品质基础设施来支撑。
改革开放成就山东发展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 唐洲雁
山东改革开放40年成就巨大
40年改革开放,山东取得了重大经济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00多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200多倍;财政收入增长近100倍;山东经济总量在1979年就挤进全国“前三”,此后一直稳居“三甲”,是全国经济重要的支撑点和动力源之一。
回顾40年发展,山东的改革开放具有如下特征:
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在改革开放早期,山东创造了诸多发展典型,如寿光经验、潍坊经验,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经验模式。
城市改革稳步推进。自1985年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直高于农业。2007年以后,山东工业总量连续超过江苏、广东,跃居全国第一。
对外开放异军突起。40年来,山东牢牢把握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为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改革亮点纷呈。40年来,山东着力实施“文明山东”等“十大文化建设工程”,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好客山东建设取得全新进展。
山东改革开放40年经验丰富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40年来,山东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成为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根本保障。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方法论。40年来,山东始终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稳定为前提,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全国一盘棋、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山东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的大格局中,积极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实施和国家级新区建设。
坚持解放思想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山东人民创造了多项“全国率先”,如率先提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率先打破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僵局等。这些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奋力谱写新时代山东改革开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奋力谱写新时代山东改革开放新篇章。
坚持腾笼换鸟,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要牢牢把握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历史契机,通过发展“四新”促“四化”,改造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五个振兴”,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实现齐鲁风格的乡村振兴。
传承红色基因,打好齐鲁文化牌,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列。要进一步挖掘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鼓励优秀齐鲁文化走出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进程。
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奋力走在前列。要不断激发海洋强省建设动力活力,做强海洋经济新动能,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本版文字由光明日报记者周华、李晓、实习生胡禹昕整理)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6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