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讯(光明网记者 李姝昱)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97场活动,将于8月6日走上开山岛。本场活动将邀请光明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郑晋鸣,作题为《开山岛精神的价值取向》的演讲,并就相关问题,与观众及网友展开互动交流。
“写有温度的新闻,讲有灵魂的故事”,是郑晋鸣的座右铭。在他看来,好人让新闻有温度,榜样令故事有灵魂。孔繁森、景荣春、徐洪刚、赵亚夫、邱光华、谭国强、李银江、胡永钊等一个个英雄模范人物,在他的笔下,为国人熟知,被历史铭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王继才夫妇守岛卫国事迹的追踪报道。2014年8月5日,郑晋鸣带着学生,首次登上开山岛。在5天的采访中,他被王继才夫妇深深地触动了。同年8月26日,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文《王继才夫妇28年孤岛守海防》,在第6版发表整版通讯《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反响热烈。
几年来,郑晋鸣先后9次上岛探望,与王继才夫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7月30日,郑晋鸣在光明日报发表《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一文,寄托对英雄的敬重和哀思。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随后,郑晋鸣和同事又发表《王继才的感召效应》《一个人感动一个国》《百日再上开山岛》《开山岛上温馨的元宵节》等系列报道,继续讲述开山岛的故事。
三十七年记者生涯,一万余篇各类稿件,对党的新闻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利益密切关注,坚持以故事传播正能量,以文字讴歌真善美,郑晋鸣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从1982年拿到第一张新闻通讯员证起,他已从事媒体行业37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了29年,从风华正茂到年近花甲。其间,他心怀理想、扎根基层,以两条腿和一支笔,丈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写着时代的发展变迁。
1960年12月,郑晋鸣出生于山西沁源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大山里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青年时代,他离开家乡,到新疆参军。在部队里,当过文化教员、新闻干事。后来,考入光明日报新疆记者站,开始了梦寐以求的记者生涯。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工作中,郑晋鸣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大漠戈壁、草原雪山,13个地州、87个区县、844个乡镇,在新疆这片浑厚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调到江苏记者站以来,他同样走遍了这里的13个地级市、2037个乡镇,包括黄海前哨开山岛的每一寸土地。
为获取有特色的独家新闻,他出过两次较大的车祸,死里逃生﹔为采访徐州矿井瓦斯爆炸事件,他与营救人员一同深入井下;为做好抗洪防汛报道,他在堤坝上住了五天,险些被毒蛇咬伤﹔为揭露“黑网吧”的安全隐患,他带领实习生冒着酷暑走访了四个县……作为记者,为捕捉新闻线索、探寻事实真相、守望公平正义,郑晋鸣长年奔波在外,无惧风吹雨打,不顾个人安危。“进入互联网时代,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也更加便捷。但只有深入现场、用心感受,一头汗两腿泥,俯下身弯下腰,才能写出真实动人的好故事。”他常这样说。
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写到入神处、关键时,每每废寝忘食。平日,郑晋鸣坚持练笔,习惯在枕边放上纸和笔,夜里有灵感就随时记下。同事和同行谈及他,大都有这样的评价:老郑写新闻采访实、角度刁、感情真、文笔好。多年来,郑晋鸣采写并发表了《采沙毁堤何时休》《增长并不等于发展》《震不垮的精神长城》《我们欠长江一个深深的道歉》等一大批有价值、有影响的好新闻,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以及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等诸多奖项,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这是“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首次走上开山岛。“喊一声守岛人,让人泪流满面;看一眼王继才夫妇,让人心如刀绞。”在之前的文章中,郑晋鸣如是写道。王继才用他的一生,兑现了“我要永远守在开山岛,守到守不动为止”的庄严承诺。如今,在英雄坚守和奋斗过的这片热土上,郑晋鸣将结合生动案例、感人细节,还原王继才守岛的酸甜苦辣,诠释开山岛精神的价值取向。本场活动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连云港市委宣传部、灌云县委协办。欢迎广大读者、网友参与互动,请访问专题页面http://topics.neamco.com/bcjt/。
《光明日报》(2019年08月0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