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动态 > 正文

重庆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4-20 09:14

牢记嘱托 汇智聚力 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张胜 李晓 王斯敏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王美莹 光明智库副研究员 焦德武 整理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光明日报社、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于4月16日联合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研讨会。研讨会以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和重庆市社科理论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和重庆出席视频会议,围绕重庆如何发挥好“三个作用”交流发言。特摘发观点如下。

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的万州港红溪沟作业区,铁水联运方便川渝地区的货物通江达海。冉孟军 摄/光明图片

位于重庆市开州区的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长江上游最大工程性湖泊。 光明图片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金鑫: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做好“带动”大文章

  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当务之急是要牵头建立和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机制,加强中西部各省区发展规划对接和在政策、资金、物流、人才、信息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建议由重庆市牵头,加强与毗邻省区以及南向通道国家有关部门的会商和论证,在稳步提升铁海联运班列规模基础上,统筹水、陆、空、铁、信,疏通物流贸易的“堵点”和“毛细血管”,打造和提升“五位一体”的立体式国际枢纽通道。

  深化友城交往,做优经济合作蛋糕。根据重庆产业发展布局,可更加有针对性地新增一批沿线国家和发达国家友好城市,提升交往内涵与质量,拓展参与“一带一路”的深度和广度。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自贸区建设。重庆可以对疫情背景下的自身产业布局和物流通道畅通程度作进一步检视,通过稳链、强链、补链、扩链、升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高端产业链集群。发挥好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等开放平台在全市开发开放的核心载体作用,推动完善开放平台体系,增强集聚辐射能力。

  增进民心相通,强化人文特色。疫情凸显了国际公共卫生合作的重要性,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重庆可以与东南亚、南亚等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一起,积极探索如何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给重庆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研究员杨开忠:

  聚力全球运筹,建设全球性城市

  加快建设新的全球性城市。未来,全球公共治理中新兴国家成分和影响会合理上升,国际区域化水平会不断加强,我国应大力培育发展新的全球性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重庆要抓住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培育发展“一带一路”运筹中心功能,加快建设成为立足西部、扎根国内、辐射带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全球性城市。

  聚力建设全球运筹中心。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掌握供应链、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建设中国西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深入贯彻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着力推进通道国际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制定实施总部经济战略,大力发展生产运筹能力的经济,建设中国西部“一带一路”经济集聚中心;全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之都;通过大力投资医疗卫生、教育、生态等公共产品,大幅度提升城市品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

  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

  要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中推动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一是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保持西南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对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是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重庆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亚欧大陆桥,有利于形成内陆开放门户绿色发展的典范效应,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三是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的生态,事关长江母亲河、事关全国发展大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大视野、大格局、大开放、大发展。一是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重庆主动成为长江经济带的一级增长极后,可以进一步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带动引领长江上游地区一盘棋发展。二是更好融入全球战略。发挥重庆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资源、产品和市场的整合价值链,可以使重庆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面向欧洲、东南亚地区开放的前沿。与此同时,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本、人才和技术,沿江向上游和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有效扩散,可以对“三个作用”起到闭环和激励效应。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

  着力破解西部地区发展难题

  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示范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集聚发展高端要素;推动省际产业转移合作共赢长效新机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在西部地区集聚创新要素和营造创新环境的示范作用。

  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成渝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区位优势,增强两地融入西部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大循环的竞争优势,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

  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与机制,着力打造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样板地。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我国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统筹推进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通道建设,加快重庆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重庆重大开放平台和开放通道作用,加快形成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

  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新贡献

  深度融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发展引领能力。建设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示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推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与合作,重在国际物流通道、枢纽建设和物流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与合作。对标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着力提升城市的开放度、凝聚力、影响力,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软实力建设与合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选择适当的合作重点,加大重庆本土特色文化向中东欧国家传播力度。深耕东南亚、东盟并稳步向南亚等地区扩展。在融入“一带一路”策略上要适度聚焦,创新第三方合作方式。建设成为拥有最佳营商环境的城市。统筹建立西部地区国内外合作协调机制,发挥重庆在西部海陆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带头作用,全面落实国际货运班列、海运监管互认、信息共享、执法互助。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振:

  增强重庆在长江上游的引领带动功能

  强化区域增长极功能。既要“承东”,即加快与长三角地区对接、接轨,推进产业有效分工与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共享高端创新资源;又要“启西”,即主动与长江上游地区和其他西部地区联动、共享。要充分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推出一批共建共享项目,夯实一体化发展基础。

  提升区域资源配置功能。要大力建设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区域性功能大平台,让“码头优势”更加显著,集散功能更加强大。同时加强与上海的对接及合作,促进两地之间各类功能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积极引进上海的高水平专业服务机构。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要重视产业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以产业技术转化应用孕育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也要积极推动基础科学策源功能和关键核心技术策源功能建设。

  增强开放引领功能。要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平台合作、产业合作、贸易合作,共筑强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乐野:

  一体化助力成渝主轴带经济走廊发展

  “一体化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攻方向与关键难题。成渝主轴带经济走廊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空间载体依托,要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成渝主轴带经济走廊发展存在以下问题:经济集聚与辐射总体水平仍不高;双核独大、主轴“中部塌陷”;产业同业竞争较为激烈;城际交通网络体系不完善。下一步,要以加强合作为核心,以规划制定为先导,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以政策支持为保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一要共建五大合作平台,即制度平台、产业平台、金融平台、市场平台、智慧平台。二要加强规划保障,结合成渝北线、中线、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成渝主轴带经济走廊的空间范围,同时对成渝主轴带经济走廊建设方向和任务等进一步部署。三要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拟建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织密成渝主轴带经济走廊交通路网密度。四要率先开展一体化政策探索,川渝两省市要将主轴带内各区县土地、财政、税收、投融资、人才引进、区域创新等优惠政策进行对接,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创新。

  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胜:

  做好特大城市绿色发展示范

  建设紧凑低耗高效弹性的都市区,做好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示范。建设功能混合、职住平衡的大都市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深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积极引导商贸物流业绿色发展,持续推动都市农业绿色转型,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产业。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做好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围绕“四山”形成“绿带”;依托通道构建绿廊,修复“两江四岸”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绿化品质,美化江岸设施,打造生态景观带;利用岛洲打造“绿眼”,以广阳岛为核心开展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保留湖田增加“绿斑”,持续开展湖库整治,推进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试点;重视边角插入“绿楔”,加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市“创口”绿化,做到见缝插绿、拆违现绿、见白补绿。

  彰显节约友好共治共享的绿色文化,做好绿色理念传播落地示范。树立节约友好的绿色价值导向;弘扬共治共享的绿色行动理念;营造形式多样的绿色文化氛围。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黄承锋:

  加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提升交通辐射能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但带动作用、示范作用发挥不够。虽有了5种交通运输方式网络,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标志的主干通道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联结点功能需要大大提升。交通体系结构中,公路所占份额超大,未能发挥天然水运通道、大能力铁路通道的应有作用。

  支撑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大开发辐射势能,建设辐射面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内外通道能级,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东向连接长江经济带中游、下游长三角地区及海上丝绸之路,以长江及沿线通道为主,需要尽快规划、建设沿江综合交通体系,特别是沿江货运大动脉,解决三峡“肠梗阻”问题。南向连接南亚、东南亚和海上丝绸之路,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东、中、西3条通道为主,需要逐步扩大铁路货运能力和北部湾港口群能力,并分担长江通道的压力。西向连接亚欧大陆,以中欧班列(重庆)、中欧班列(成都)走向的通道为主,建设国际货运共同体,逐步扩能建设亚欧大陆陆上主通道。北向连接京津冀地区和俄罗斯、蒙古,以渝满俄班列走向的通道为主,未来需要建设中蒙俄贸易西部新通道,开拓新的资源、能源通道,建设新的国际资源、制造产业链,构建新的经济带。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

  实施开放创新,发挥先行、驱动、标杆作用

  重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可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开放方式、开放制度和开放领域等方面做到“人无我有”,发挥“先行者效应”;二是提高开放能级,释放开放动能,带动其他区域开发开放,发挥“驱动者效应”;三是在开放平台利用、开放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到“人有我优”,发挥“标杆式效应”。

  未来重庆需要继续实施开放创新,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更好发挥带动作用。一是做好组织运营创新。营运中心应当具有商业引领、信息集成、规则制定和研究发布功能,设立商业平台、信息平台、制度创新平台和研究平台。二是积极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加强内陆开放制度创新。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创新。积极推进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引导和鼓励国内资本与国际优秀创业服务机构合作设立创业联盟或成立创新创业基金。四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开放创新。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孙凌宇: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加快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发挥绿色发展示范作用,是重庆对发展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融合的有效探索,使“含绿量”与“含金量”相得益彰的有效尝试。要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全社会范围内凝聚起更大合力。

  一是遵循自然规律,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一岛、两江、三谷、四山”总体布局,实施好生态系统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两江”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国土绿化提升、土地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七大类工程。二是遵循经济规律,优化运用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在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等方面精准施策,推动产业智能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全力为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赋能,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遵循社会规律,做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着力推进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形象。

  重庆社会科学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所长马晓燕:

  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

  目前重庆正在加快构建“四向”连通、“四式”联运、“四流”融合的开放通道体系。要激活沿线国家和城市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形成“通道+枢纽+产业”的新模式,重庆应充分用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三级合作机制,加强与新加坡及东盟其他国家的合作,适时举办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发展大会。推动召开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联席会议,促进沿线各地区重要枢纽节点互联互通,打造新通道的基建融资、产业投资、物流发展等新模式,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强化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持续完善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上游地区网络共建共享,设施互联互通。要充分发挥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打造跨区域、引领性,集通道设计、物流组织、信息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公共运营平台,促进物流公共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完善与东盟国家的货物运输便利化协作机制。依托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和对外物流通道,建设辐射“一带一路”的重要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光明日报》(2020年04月20日 07版)

[ 责编:白伟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