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原标题:中国航天日,致敬“了不起的军工人”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为宣传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做出的重大贡献,向“中国航天之父”致敬 ,光明网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了不起的军工人》系列节目推出《他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为了回到祖国克服万难,托起民族希望》节目,讲述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为我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的传奇人生。
钱学森(图片来自网络)
《了不起的军工人》节目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宗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光明网联合中国核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联合推出,目前已上线8期,包括邓稼先、于敏、王大珩、彭士禄、王承书、钱骥、任新民等,该系列作品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曾经隐姓埋名、为国献身的军工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邓稼先(图片来自网络)
于敏(图片来自网络)
王大珩(图片来自网络)
彭士禄(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闪耀的名字中,有些如雷贯耳、鼎鼎大名,成为无数国人心中的“偶像”。比如,邓稼先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方案设计者,为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几十年,病危临终前仍心系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二十八载隐姓埋名,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于敏;王大珩研制出“八大件一个汤”的一系列高精仪器和多种光学玻璃,包括大型电子显微镜、高温金相显微镜、万能工具显微镜、多倍投影仪、大型光谱仪、晶体谱仪、高精度经纬仪、第一台光电测距仪等,奠定我国光学和仪器事业发展的基础;彭士禄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王承书(图片来自网络)
钱骥(图片来自网络)
任新民(图片来自网络)
有些名字却远离公众视野,很多人并不熟知。比如,曾被外界称做“中国的居里夫人”的核物理学家王承书,她放弃可能获诺贝尔奖的机会毅然回国,为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30余年,一生无私奉献书写科技报国誓言;我国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钱骥,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大家,从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到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成功飞天,中国航天的一座又一座里程碑背后,都有他的贡献,在他看来“事业就是生命”,为了祖国的事业,却“甘当铺路石”;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任新民,从东风一号导弹到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放飞东方红一号卫星到担任载人航天工程首席顾问,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航天人亲切地誉为 “总总师”,却说自己“一生只干了一件事”。
中国核学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陈晓鹏表示,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军工精神是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核心价值,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起战斗的可贵民族精神。全体军工科技工作者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军工精神继承好、发扬好,不懈奋斗,阔步前进,把军工事业推向新的辉煌。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认为,老一辈科学家在国防、军工等领域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他们是大国工匠,为国铸剑。他们之中,有的为人熟知,有的默默无闻。要加强宣传他们的事迹,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积蓄力量。(赵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