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陆先高副总编辑出席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5G赋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并致辞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领导活动 > 正文

陆先高副总编辑出席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5G赋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并致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9-28 09:24

共谋5G发展创新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来自“5G赋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的声音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泓

  枕水而生,触网而盛。9月27日,聚焦全球互联网业界目光的乌镇时间进入第二天。

  在当天举行的众多分论坛中,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移动、光明网、百度协办的“5G赋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起了会场内外的广泛关注。

  5G最新发展态势如何?面临哪些新挑战?来自国内外5G领域富有影响力的企业、智库、国际组织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方式,共同展望新一轮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传感器等为技术支撑的5G未来发展趋势,携手推进5G对人类数字生活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驱动价值,不断探索5G赋能千行百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乌镇景色。新华社发

  夯实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打造新引擎

  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直接关系着未来的国计民生。专家指出,未来3年将是产业数字化全面加速推进的重要时间窗,也是数字新基建深化创新的关键阶段。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洪曜庄指出,随着世界开始走出疫情的阴影,5G渗透率持续提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驱动力。中国的5G发展领先全球,用户数量全球最多。

  “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已将5G网络部署列为国家发展重点,以支持移动行业积极开展网络部署计划。各大运营商已经部署超过100万个5G基站,为蓬勃发展的消费端和企业端应用夯实了基础。”洪曜庄说。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指出,5G的发展,催生了“新基建”“新要素”“新生态”三大助推器,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融入各行各业,实现实体经济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引发了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深刻的变革。

  在高同庆看来,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而5G则是新基建之首。“把5G价值发挥好,不管是新基建,还是中国移动提出的“5G+”计划,都有一个目标,就是把5G这个技术真正地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大众、服务经济发展。”高同庆说。

  “5G数字新基建创新应围绕四大方向推进:更强劲的网络、更绿色的网络、更融合的平台、更坚实的根基。中兴通讯的定位是‘数字经济筑路者’,我们将致力于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打造新引擎。”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表示。

  本次乌镇峰会发布了14项2021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其中,多项成果涉及5G最新最前沿技术,包括面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阿里云盘古。

  “5G作为新基建之首,将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更多新应用场景、新建设模式、新商业模式。”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认为,云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力基础设施,阿里专注于云计算技术持续创新,聚焦云计算5G技术融合,力争做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基础设施,助力5G产业探索新应用增长点与发展动力。

各国互联网行业“大咖”齐聚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新华社发

  规模化发展,5G应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5G是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也是人们期待最强、创新应用最广、产业生态最大的技术之一。人们的期待,不仅在于5G的速度、容量和服务的多样化,更在于5G根植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如影随形的服务。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数字官彼得·韦克瑟表示,施耐德一直在推动5G的应用。以5G在施耐德电气中国无锡工厂中的应用为例,该工厂已经正式采用基于5G通信技术的柔性生产线,可以根据订单需求灵活重组整条生产线,这在过去可能要花上几周时间才能完成,但现在只需要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线的灵活性。

浙江乌镇,2021“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吉祥物喜迎各地嘉宾前来参观。光明网记者 季春红摄/光明图片

2021“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中国电信展台上,工作人员进行5G智慧矿山电铲驾驶座舱模拟演示。光明网记者 季春红摄/光明图片

  “这项进步对于那些产品种类很多、订单量较小的小工厂尤为重要。”彼得·韦克瑟同时强调,目前还处在5G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与伙伴携手合作至关重要。展望未来,应把重点放在大规模和正确应用5G技术上,以加快自身及用户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如何将5G的能力转化成实际应用,实现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成本、网络工程化、运营模式等。到目前为止,5G应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各行业,但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做基本的场景适配。

  “5G时代有没有‘杀手级’应用,这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这不是通信行业可以自行解决的,是需要与各行业结合才可以解决的,这非常关键。”余晓晖说。

  2010年,光明网自行研发推出了“光明云媒”,是主流媒体推出的第一个基于智能手机运用的新闻客户端。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指出,“光明云媒”推出时,2G移动网速尚不能流畅地播放视频,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媒体新技术新产品运用不能得到移动网速支撑。之后的3G、4G时代,移动网速的提升发展,尤其是视频传输播放,促进了移动媒体时代的来临。

  “如今5G全面商用,但新媒体技术和产品还没有出现大量典型的5G技术应用场景,这个领域目前的主要矛盾变成了新媒体未能充分利用好移动传输技术和资源。这对我们媒体业界提出了新的任务。”陆先高说。

  工业场景的5G应用,是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不能简单地把给公众服务的5G网直接搬到企业,因为要求不一样。5G不仅为工业互联网增加了可供选择的接入模式,而且在5G工业模组的基础上,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工控网关,将推动工业互联网扁平化、IP化、无线化。

  “5G企业网的新架构加上新的工业网关,构建了工业互联网的新格局,可以增加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自主可控能力,有效推进产业数字化的转型,赋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邬贺铨说。

  《光明日报》(2021年09月28日 07版)

[ 责编:白伟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