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日前,《传媒》杂志2021年18期刊发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的署名文章《杨谷: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是网络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以下为文章全文:
杨谷: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是网络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网络效应使得网络传播的影响随着网络用户的增长而呈几何级数增长。然而,当正面宣传报道借助互联网传播有效地传达真善美的同时,虚假新闻、营销欺诈帖子等不良内容也可能借助互联网随时随地传播,产生极大的危害。网络诚信建设要依靠多方努力,其中,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是网络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把关不严,不诚信行为大行其道
5G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推广,加上脱贫攻坚解决了互联网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使得网络传播正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扩大了传播力、影响力,但如果不积极履行把关职责,也会给虚假新闻等不良内容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让不诚信的行为在网上大行其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疫情的假信息不断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不断混淆视听,扰乱了社会秩序,干扰了疫情防控工作。比如,BBC的纪录片《重返湖北》里的武汉,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与生活在武汉的网友的实际体验完全不一样,被网友戏称加了“阴间滤镜”。以至于BBC“不加滤镜”正常报道中国神舟12号航天员成功出舱反而成了新鲜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一次正常的新闻报道本身反倒成了新闻。
充斥各大社交平台的营销欺诈帖子已成为互联网上的一大公害。很多人在朋友圈点击过“免费送”的帖子,还有“再拼一人,就拿百元现金”“余额不足?送您5元话费充值券” 形形色色的营销欺诈广告,把网友引诱到了一个个营销圈套中。
稍不留神,网友就会被营销帖子“种草”。在美容这样的新兴高利润行业,虚假信息水涨船高,“种草”帖子的价格已经从“五毛”升级为“五元”。在多个众筹、众包平台上,美容手术体验文章“代写代发”的招募帖子比比皆是,形成了中介牵线、写手接单、UP主发帖的虚假内容产业链。
增强自律,努力成为网络诚信的表率
网络诚信建设关系到亿万网友的生活、工作和切身利益,面对上述种种挑战,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首先要增强自律,加强对采编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新闻伦理教育,增强“四力”,树立网络传播工作的崇高社会使命感,努力成为网络诚信建设的表率。
然而今天,一些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不但没有做到诚信,反而屡屡突破诚信下限。当消费者投诉机顶盒、互联网电视长时间的开机广告时,平台竟然振振有词,表示开机广告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有的APP每次启动都要播放长时间的开屏广告,逼着用户看广告;有的APP不但没有做到技术向善,反而用新技术助长欺诈,大数据杀熟、诱导下载的现象频频发生。
不欺骗自己的用户,不写假新闻,不给虚假信息开绿灯,只是网络诚信建设的底线。媒体和平台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采编人员的自觉要求,进而主动履责,引领网络空间的诚信建设,担起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的采编人员还要善于学习,增强识别虚假新闻、营销帖子的能力。
P图是炮制虚假信息常用的手段。用PS软件将名人的社交账号头像和一段子虚乌有的文字拼凑在一起,发布到社交平台吸引大众注意力是常见的造假方式。此类虚假内容识别起来相对容易,有了AI技术之后,如AI换脸、AI变声,造假成本不断减低,识别假新闻的难度日益增大。因此,采编人员还必须保持对这类新技术的密切关注,以免成为AI假新闻的帮凶。
筑牢五道关口,把关意识把关机制双轮驱动
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是网络信息的传播平台,是网络诚信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在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采编人员中普遍树立把关意识。把关意识和把关机制的设置是相辅相成的,既要调动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采编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把关意识;同时,还要加强把关机制的建设,在制度设计上提升把关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把关要求落到实处。
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把关机制的第一道关口是一线记者。一线记者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有一些信息,如对话、场景,只有在现场的记者才知道。如果第一道关口就出了事实性错误,很难通过后面的工序进行补救。
编辑人员是第二道关口。编辑要核对新闻中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否存在差错,还要判断新闻中的事实是否以偏概全,是否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编辑还需考虑如何通过标题、关键词等,体现媒体平台的价值追求、体现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引导。
签发人是第三道关口。一则新闻,往往在写作、制作的时候是适宜的,但在签发的那一刻社会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新闻所涉及的关键事实是否有新进展,是否应该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加以推荐,是否应该冷却一段时间,看一看事态的发展等,都需要签发人站在更高的层面进行考量。
审校人是第四道关口。审校人作为网络新闻的第一批读者,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网络新闻。一些新闻的差错可能在电脑上看不出来,在手机上才能看出来;一些表述,站在普通网友的角度看,和采编人员的观点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需要审校人及时反馈,进行修改、调整。网络新闻的发布永远没有休止符,这是它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一大区别。一旦发现差错,应及时纠正,更新原新闻或重新发布。
舆情监测是第五道关口。新闻发布后,网友反馈、传播效果、社会反响等都需要舆情监测部门进行研判,及时反馈到网络新闻编辑部,做出调整反应。
创新表达方式,主动开展网络诚信建设
作为掌握了强大传播平台和技术创新的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应该主动出击,创新表达方式,促进网络诚信建设。
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在广大网友中厚植诚信文化。网络诚信环境的形成,需要每一个网友的参与,因此,要在广大网友中厚植诚信文化,让每一位网友认同诚信,使得诚信文化在广大网友心中落地生根。
在中宣部宣教局与光明日报的指导下,光明网和各地各部门一起,创新表达方式,举办了100余场线上线下融合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该论坛不是在演播室里宣讲,而是走进学校、工厂、基层社区宣讲,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广大网友和基层群众,讴歌时代楷模,宣讲诚信典范,树立鲜明导向。
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方式,可以增强诚信典范的现场感染力,拓展诚信文化的影响范围,形成多轮传播的涟漪效应。社交媒体的参与,可以有效调动广大网友参与诚信文化的讨论,解疑释惑,真理越辩越明,让诚信意识落地落实落小。
二是主动出击,为网友提供抵御网络谣言的“科普疫苗”。谣言自网上来,反击谣言的网络诚信建设要针锋相对,在网上回击。现在很多蒙骗消费者的内容包装成“鸡汤文”“科普文”在网上流传,大收“智商税”,迷惑性强、危害性大。针对这一现象,近年来,光明网依托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与中国科协、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以及相关学会合作,围绕食品、军事、健康、环保、核能等热点领域,邀请专家及时发声,破除谣言。光明网与中国科协合作,邀请一批军事专家针对军迷中流传的军事类流言进行辟谣。光明网还推出了辟谣专栏《除谣记》,打造让科学和真相“跑赢”谣言的平台,并不断推出动漫、H5小游戏、长图、海报等网友喜闻乐见的辟谣科普作品。
近年来,不少网络媒体和平台主动出击,对“喝富氧弱碱性水补氧”“喝王老吉延长寿命”“小分子胶原蛋白抗衰老”“喝白酒能抗癌”等关系到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谣言进行了有力批驳。网络媒体和平台通过辟谣科普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提升广大网友的科学素质,像打疫苗一样,增强网友对网络谣言的抵御能力。这也是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