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论苑】
汲取禅宗思想滋养 推动廉洁文化建设
——禅廉文化建设研讨会专家发言摘登
本期主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汲取禅宗廉洁思想滋养,推动廉洁文化建设,11月13日至14日,光明日报社、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在“禅宗祖庭”——湖北黄梅县联合举办禅廉文化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60余位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禅宗思想与廉洁文化”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更宽广的视野观照优秀传统文化
湖北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 问青松
问青松
禅廉文化是湖北传统廉洁文化的靓丽品牌之一。开展禅廉文化研究的意义,在于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在于推动当下的廉洁文化建设;在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研究和弘扬包括禅廉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复兴,其中必然要求文化的复兴。实现文化复兴的任务更加艰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批判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贫富差距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等人类面临共同难题的需要。这是广大社科工作者的应尽职责,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伟大使命。
第二,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引领传统文化的研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结合湖北和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的实际来看,开展传统廉洁文化研究,必须坚持创新,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果。几年来,研究会先后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起,就道廉文化、孝廉文化、勤廉文化、诗廉文化、禅廉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了湖北廉洁文化的品牌。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要继续以创新发展的理念为引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比如,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中也有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去挖掘和阐发。此外,湖北还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的廉洁文化,都值得研究。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方式方法,深入研究这些优秀的传统廉洁文化,并把研究传统廉洁文化与建设现实廉洁文化紧密结合,为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作出新贡献。
第三,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善于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文化本身十分讲究笃行、躬行。我们特别要在践行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要注意克服知而不行、言行不一的毛病。
慧能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杨曾文
杨曾文
慧能的禅法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强调众生皆有佛性,可通过自修和“识心见性”达到顿悟,“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一悟即至佛地”;二是以“无念为宗”,寄坐禅于自然无为和日常生活之中;三是强调在日常修行和生活中必须遵循五戒、十善等佛教伦理,通过行善止恶、利益群生和克制贪嗔痴来净化心灵,以便将掩蔽自性的“妄念浮云”清除,使清净自性显现。前两点是为了达到解脱成佛的至高目标,后一点是为了达到道德圆满、成就完善人格。
慧能的这种思想,为中国历代著名禅师继承。他们适应中国以儒家为正统的社会环境,将儒家和广大民众熟悉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与佛教的道德思想结合,一起纳入道德的善的范畴,从而促进了儒、佛思想的会通,既扩大了佛教道德的内涵,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的充实和发展。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蕴含着近现代中国佛教界提倡的人间佛教的因素。近现代高僧太虚主张佛教必须契理契机,适应时代进行革新,主张佛教必须重视人生、贴近人生,以改善人生和完善自我为基础,然后才是去实践更高级的佛法,通过体悟真如实相而达到解脱成佛。
当代中国佛教界已经达成致力实践人间佛教的共识,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个时刻再回头看《六祖坛经》,可以看出当年慧能大师在创立顿教禅法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佛教教化的最基本要求——引导信众通过净心来加强道德修养,从事慈悲善行,制止一切恶行。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弘传任何高深的佛法,皆应引导人们行善止恶、净化心灵、增进道德修养;教导信众若要“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必须从日常修持佛教道德做起;只有完成完善的人格,才有可能进而修证成佛。